《经济学原理 第8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笔记)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例如:Taylor 愿意为这张专辑支付100美元,但实际到80美元就停止了,Taylor为此支付了80美元,得到的20美元的消费者剩余。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注意:需求曲线的高度反映了买者的支付意愿。
边际买者:指如果价格再提高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买者。例如:在4张专辑数量时,需求曲线对应的高度为50美元,Gaga 为边际买者;在数量为3时,Rihanna 为边际买者。
在(a)中,物品价格80美元,消费者剩余是20美元。在(b)中,物品价格是70美元,消费者剩余是40美元。
结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总面积则是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这条曲线逐渐地向右下方倾斜而不是像前两个图中那样是阶梯式的。在一个有许多买者的市场上,每个买者退出引起的阶梯如此之小,以至于它们实际上形成了一条平滑的曲线。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目的:是对市场结果的合意性做出规范性判断。
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某些情况下,决策者可能选择不关心消费者剩余,因为他们不尊重某些驱动买着行为的偏好。例如,吸毒者愿意支付高价格获得海洛因,这种情况下的支付意愿并不是买者利益的好的衡量指标,因为吸毒者没有关心自己的最佳利益。
生产者剩余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为简单起见,假设没有一个油漆工能油漆两件房子,而且将对油漆每间房子支付同样的价格。因此,价格要一直下降到还剩余两个油漆工。
注意:供给曲线的高度反映了卖者的成本。
边际卖者:如果价格再降低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卖者。
总结: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 = 买者的评价 - 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 = 卖者得到的量 - 卖者的成本
因为买者支付的量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因此:
总剩余 = 买者的评价 - 卖者的成本
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
市场均衡的评价:
市场均衡时,总剩余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2、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评价,而供给曲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
为了使总剩余最大化,社会计划者应该选择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产量。
均衡的结果时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结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并用这些工具来评价自由市场的效率。
为得出市场有效率的结论,我们做出了假设,当假设不成立时,关于市场均衡又效率的结论可能就不正确了。
两个重要的假设:
我们的分析假设市场时完全竞争的。
我们的分析假设市场结果只影响参与市场的买者和卖者。
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一种被称为市场失灵的普遍现象的例子,市场失灵是指一些不受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当市场失灵时,公共政策有可能纠正这些问题并提高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