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8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10章 外部性(笔记)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
例子:
- 汽车尾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烟雾。
- 修复历史建筑物具有正外部性。
-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会受到噪声干扰。
- 新技术研究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它创造了其他人可以运用的知识。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
假设铝工厂排放污染物:每生产一顿铝就有一定量烟尘进入大气。由于这种烟尘可能损害那些呼吸空气的人的健康,因此它产生了负外部性。
每生产一单位铝,社会成本都包括铝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加上受到污染的不利影响的旁观者的成本。
注意:铝的均衡数量 Q市场 大于社会的最优量 Q最优。出现这种无效率是因为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在市场均衡时,边际消费者对铝的评价小于它的社会成本。
若将铝得生产量和消费量降低到均衡水平之下,就会增加社会得总经济福利。
如何达到最优结果?一种方法是对铝生产者销售得铝按吨征税。这种税的运用被称为外部性内在化,因为它激励市场买者与卖者考虑其行为的外部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
在相当大程度上,教育的利益是私人的,但除了私人利益,教育也产生了正外部性。受教育更多的人成为更理智的选民,这对每个来说都意味着更好的政府;受教育更多的人意味着更低的犯罪率;受教育更多的人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的开发与扩散。
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案例:
正外部性的一种潜在、重要的类型是技术溢出:一个企业的研究和生产努力对其他企业获取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政府可通过补贴技术企业生产而把外部性内在化;另一种方法是专利保护,专利通过赋予企业对其发明的产权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1、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
政府可以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
例如把有毒的化学物质倒入供水系统是一种犯罪行为,政府制定了完全禁止这种行为的命令与控制政策。但在污染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那么简单,为了制定出良好的规则,政府管制者都需要了解有关某些特定行业以及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详细信息,但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往往是困难的。
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1:矫正税与补贴
矫正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也被称为庇古税。
一种理想的矫正税应该等于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成本,而理想的矫正补贴应该等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带来的外部利益。
假设有造纸厂和钢铁厂两家工厂,每年各自向河道中倾倒500吨粘稠状废物。大多经济学家倾向于税收,虽然管制和矫正税都可以减少污染,但税收在实现这个目标上更有效率。从本质上讲,矫正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正如市场把物品分配给那些对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一样,矫正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
经济学家还认为,另外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命令与控制的管制政策下,一旦工厂的排污量减少到了300吨,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与此相反,税收激励工厂去开发更环保的技术,因为更环保的技术可以减少工厂不得不支付的税收量。
3、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2: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允许企业之间交易污染许可证,交易会使得两个工厂的所有者状况都变好,因为是自愿达成交易,且这种交易没有产生任何外部影响,因为污染总量任然是相同的。允许污染许可证交易,最终将会形成交易这种许可证的市场,一个企业减少污染的成本越高,它对许可证的支付意愿就越高。
污染许可证与矫正税虽不同,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企业都要为污染付费。即使自己拥有许可证的企业也必须为污染进行支付:污染的机会成本是它们再公开市场上卖出其许可证所能得到的收入。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都是通过使企业必须为其污染付出代价而把污染的外部性内在化的。
在某些情况下,出售污染许可证可能比实行矫正税更好。假设 EPA 想使倒入河流的废物不超过600吨,但由于 EPA 并不知道污染的需求曲线,它无法确定征收多少税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在此情况下,它只需要拍卖排放600吨废物的污染许可证,根据拍卖价格就可以得出矫正税的市场规模。
对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的批评
一些环保主义者认为:我们不能给任何人付费就可以污染的选择权。经济学家很少赞同这种观点,经济学家看来,好的环境政策要从承认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个原理开始: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肯定是有价值的,必须把它们的价值与其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取舍。想消除所有污染,就不得不把许多使我们享有高生活水平的技术进步倒退回去。
像大多数其他物品一样,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也服从需求定理:环境保护的价格越低,公众就越想要保护环境。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这种经济手段降低了环境保护的成本,因此,它增加了公众对清洁环境的需求。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大多数人不乱扔垃圾只是因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何种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将外部性内在化。
- 慈善行为。
例如以保护环境为目标通过私人捐款筹资的非营利性组织。学院和大学接受校友、公司和基金会的捐赠,部分是因为教育对社会有正外部性。
- 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地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力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只有当利益各方可以顺利达成并实施协议时,科斯定理才适用。
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有时利益各方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有时候,谈判很容易破裂。战争和罢工的反复出现表明达成协议可能是困难的,而达不成协议又可能是代价高昂的。
当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达成有效率的协议就尤其困难,因为协调每个人的代价过于高昂。
当私人协商无效时,政府有时就可以发挥作用。政府是为集体行为而设立的一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