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英语:Kick the cat)也称为踢狗效应(kick the dog),是一种隐喻,描述在组织或是家庭中位阶较高的人,可能会借由责罚位阶较低的人来转移其挫折或不满,而位阶较低的人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将挫折发泄给位阶更低的人,因此产生了连锁反应。
举例来说,爸爸在公司被老板责骂,因此回家后骂小孩,小孩不开心,于是去踢猫。
此一词语至少在十九世纪时就已经使用。根据作者 John Bradshaw 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对其他动物比较残忍,甚至像踢猫这种事也是件平常的事,因此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以其名称来看,踢猫效应就好比是一个愤怒或是受挫的上班族下班回到家中,想要设法发泄其怒气,但放眼看去只看到猫可以当出气筒,因此最后以踢猫来发泄其情绪,即使猫和上班族的受挫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心理学理论中,依照《Psychology Today》“生命中部分的生气及挫折可能会让我们骂无辜的人(或宠物)。”这种表现可以称为“转向攻击”(displaced aggression)。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踢猫效应”这个词,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上周看到的一个事情。下班回家快到小区时,在路上遇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和一个背着书包的爷爷走在一起,应该是刚从学校出来不久。这个时间点才从学校出来大概率是被留堂了。
因为他们说的是方言,只听了个大概。那个爷爷在正常的问那个孩子留堂的事情,然后小孩子突然暴怒,对着爷爷嘶声竭力的大吼大叫,因为吼的破音了,所以没听清在说什么。一直边一边吼,爷爷也只是默默承受着。
为什么很多时候在家庭中家人之间更容易出现踢猫效应呢,我觉得并不是“家庭中位阶的高低引起的”,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知道家人一定会原谅你、会无条件爱你、不会离开你,所以很多时候才会有恃无恐的将不好的情绪传递、发泄到家人身上。就是人们常说的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踢猫效应反映了以下几个心理学原理:
情绪传递:情绪具有传递性,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周围的人。
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防止负面情绪的扩散。
归因理论:人们在受到压力或负面情绪影响时,常常会寻找替罪羊来发泄情绪,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根源。
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正确的情绪宣泄,仍然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必修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