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8版:宏观经济学分册》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笔记)
封闭经济:不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贸易余额: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净出口。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
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
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影响一国出口、进口和净出口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偏好;
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
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
资本净流出 =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 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较重要因素:
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可以感知到的持有国外资产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例如,考虑美国投资者决定购买墨西哥政府债券还是美国政府债券,(回忆一下,债券实际上是发行者的借据。为了做出这种决策,美国投资者要比较这两种债券提供的真实利率。债券的真实利率越高,也就越有吸引力。但是,在进行这种比较时,美国投资者还应该考虑到政府对其债务违约(即不按时支付利息或本金)的风险,以及墨西哥政府对在墨西哥的外国投资者所实行的或未来可能实行的任何一种限制。
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
一个开放经济以两种方式与世界其他经济相互交易--在世界物品与服务市场上和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分别衡量了在这两个市场上的不平衡。净出口衡量一国出口与进口之间的不平衡:资本净流出衡量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量与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量之间的不平衡。
对整个经济而言,资本净流出(NCO)必然总是等于净出口(NX):NCO = NX
我们可以对整个经济概括出如下结论:
当一国有贸易盈余时(NX>0),它出售给外国人的物品与服务多于从外国人那里购买的。用它从国外的物品与服务的净销售中得到的外国通货做什么呢?它必定用来购买外国资产。因此,资本从该国流出(NCO>0)。
当一国有贸易赤字时(NX<0),它从外国人那里购买的物品与服务多于向外国人出售的。在世界市场上它如何为这些物品与服务的净购买筹资呢?它必定在国外出售资产。因此,资本流入该国(NCO<0)。
国际物品与服务的流动和国际资本流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
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储蓄 = 国内投资 + 资本净流出
当美国公民为未来储蓄了其收人中的1美元时,这1美元既可以用于为国内资本的积累筹资,也可以用于为国外资本的购买筹资
储蓄、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错综复杂地相互关联。当一国的储蓄大于其国内投资时,它的资本净流出就是正的,这表明该国用它的一些储蓄购买外国资产。当一国的国内投资大于其储蓄时,它的资本净流出就是负的,这表明外国人正通过购买国内资产为一部分国内投资筹资。
总结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总结
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国际交易的价格:真实汇率与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例如,如果你到银行,你就会看到标出的汇率是80日元兑1美元。如果你给银行1美元,银行就给你80日元;如果你给银行80日元,银行就给你1美元。(实际上,银行标出的买卖日元的价格会略微不同,其差额是银行提供这种服务的利润。)
如果汇率的变动使1美元能买到更多的外国通货,那么这种变动称为美元升值。如果汇率的变动使1美元能买到的外国通货减少,那么这种变动称为美元贬值。
当一种通货升值时,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坚挺”的,因为它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通货。同样,当一种通货贬值时,我们就可以说它是“疲软”的。
真实汇率
真实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服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服务的比率。
要注意的是,和名义汇率一样,真实汇率也可以用一单位国内东西的外国东西单位量来表示。但在这种情况下,东西是物品而不是通货。
真实汇率 = (名义汇率 * 国内价格) / 国外价格
因此,真实汇率取决于名义汇率和用本国通货衡量的两国物品的价格。
为什么真实汇率至关重要呢?因为真实汇率是一国出口与进口多少的关键决定因素。
一国的真实汇率是其物品与服务净出口的关键决定因素。美国真实汇率的下降意味着相对于外国物品而言,美国物品变得更便宜了。这种变化鼓励国内与国外消费者更多地购买美国物品,而更少地购买外国物品。结果是美国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这两种变化都增加了美国的净出口。相反,美国真实汇率的上升意味着与外国物品相比,美国物品变得更昂贵了,因此,美国的净出口减少。
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都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逻辑
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一价定律得出。一价定律认为,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
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称为套利。
实际上,这种理论的名称就恰当地描述了它的内容。平价意味着平等,而购买力是指用它能购买到的物品量衡量的货币价值。购买力平价说明,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含义
如果1美元的购买力在国内和国外总是相同的,那么,真实汇率--国内物品和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就不会改变。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当中央银行印发了大量货币时,无论根据它能买到的物品与服务,还是根据它能买到的其他通货,这种货币的价值都下降了。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汇率的变动并不总能保证美元在所有国家始终都具有同样的真实价值。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践中并不总能成立有如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许多物品是不容易进行贸易的。
第二个原因是,即使是可贸易物品,当它们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总能完全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