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8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笔记)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比较好理解,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也早就明白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都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取舍。学生决定如何分配她最宝贵的时间资源,是一种取舍;父母决定如何使用家庭收入也是一种权衡与取舍;社会对于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之间也需要做出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选择。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获得的最大利益的特征;平等是指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征。效率指的是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配这块蛋糕。效率与平等往往是冲突的,所以政府制定政策时也面临权衡与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有时我们考虑到的做一件事的成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成本。
通常情况上大学的成本不是简单的学费、书籍、住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这一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上大学所放弃的东西,这种计算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计算在内的住宿和伙食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因为即使离开学习也需要住宿和伙食。只有在上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它地方贵时,贵这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第二,忽略了上大学的最大成本---时间。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之间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的灰色地带。
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和一天学习24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1小时来复习功课而不是看电视。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来进行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水那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但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远多于水;原因在于,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反过来,边际收益又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行动的某种东西(例如对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在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起到关键作用。市场上的高价格提供了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多生产的激励。价格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对市场经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决策者不能忘记激励: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收益,从而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无论它是耕种、做衣服还是盖房子。通过与其他人开展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服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在世界经济中各国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伙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代之以发展市场经济,中央计划计划经济国家运行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官员能够最佳的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
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
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其一,只有当政府落实规则并维护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价格)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制度,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其二,尽管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的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大体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要么是把经济蛋糕做大,要么是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影响。
外部性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污染,当一种产品的生产污染了空气并引起住在工厂附近人们的健康问题时,市场本身并不能将这种成本考虑在内。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影响。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市场权力,它是指单个个人或公司(或某个小群体)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小镇只有唯一一口水井,那这口井的所有者就可以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
市场权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当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势力时,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对于平等目标,即使看不见的手带来了有效率的产出,它也不能消除经济福利上巨大的不对称,看不见的手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充足的食物、体面的衣服和完善的医疗保健,这种不平等要求政府进行干预。
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是意味着它总会这样。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例如,有人想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对于美国工人来说,真正的英雄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
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要分析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服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取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的:
- 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
-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 雇用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上述推理过程得出一种在整个经济范围内的最终的权衡取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周期是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用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经济活动: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总结
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做出决策;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和相互依赖性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者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能改善市场结果。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